今天在BBC上看到一篇“舊聞”:

中國文化部欲以《炎黃春秋》雜誌的社長、副社長、秘書長、編委年齡過大為由,更替領導班子。

反對者認為,《炎黃春秋》不是官方辦的雜誌,政府沒有投入一分錢,沒有給一個編制,政府無權限制領導班子的年齡,就好比無法規定民營公司老板的年齡一樣。

現任社長杜導正認為,政府幹部的退休年齡不能套用到像他們這樣的非政府機構裡。就算工作到120歲,也與政府無關。

著名作家邵燕祥詩挺:“炎黃恐失春秋筆,風節應同日月光。忽憶人在陣地在,一聲不退氣堂堂!”

明眼人都能看明白,整肅又開始了!

近年,《炎黃春秋》刊載了不少敢說真話、有思想深度但倍受爭議的文章,成為碩果僅存的中國知識分子和老幹部的輿論陣地。同時,《炎黃春秋》也經歷過八、九次各種名目的整肅。這次能否過關,能不能躲過初一也躲過十五,世人拭目以待。

(原文: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770000/newsid_7777000/7777098.stm)

即便1984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中共決意要整肅的話,任誰也不過是案板上的魚肉而已。南方報業江藝平的一再被貶,北青《冰點》的斬立決,血淋淋而歷歷在目。《炎黃春秋》躲得過初一,只因其尚未成氣候。

然而,今日手無寸鐵任人宰割的局面,卻是杜導正當年身在其位而不謀其政埋下的苦果——


這正是杜導正的悲哀:他當國家新聞出版署署長的時侯,沒有落實公民可以自由成立私營出版社的憲法權利。當他退休後成為真正的公民時,想將一個掛靠在國家機器下的出版社辦成一個私營出版社,只想多一點言論自由,多一點理想,多一點說真話的地方,而冰冷的國家機器卻說:不!就像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搞階級鬥爭的紅衛兵小將對正在種自留地的老農說:不!

92歲的經營之神王永慶病逝任上。80歲的亞洲首富李嘉誠、87歲的澳門賭王何鴻燊 、 84歲的傳媒大亨默多克仍在工作不言退,而53歲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卻退休了。私營企業的當家人高齡不退,一般有兩種狀況:一是將工作視為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二是對任何接班人都不信任,不假人手。

85歲的杜老不退休,看來不是不想退,而是不能退。人在陣地在,人離陣地失,有太多的同路人把晚年僅剩的一點理想寄存在杜老和他所辦的雜誌上。

這雜誌的外殼包裹著一個充滿太多心機而又如履薄冰的議政平台。在沒有理想的圖騰和血與火鍛造的權威的年代,任何權力都是最容易遭到挑戰的。一本雜誌的前途和成敗系在一個人的退不退休上,實屬危矣。這不僅是《炎黃春秋》生存環境的惡化,更是中國媒體生態環境惡化的現實。

杜老有"碎步前進"和"幾個硬性規定"的生存策略,企圖在夾縫中掙扎,在高空中走鋼絲。如今其艱難步履可能要嗄然止步。杜老是個可敬之人,但可能又是一個悲劇角色。

身居威權政體而為官,以一己之力要“落實公民可以自由成立私營出版社的憲法權利”談何容易——無異於以卵擊石、螳臂攔車。但當日“體制內”的高官,一朝步出體制外,立即親身體驗到任何一個知識分子由上天賦予卻被共黨剝奪的自由思考、自由表達、自由批評社會的權利,如同身處清新大自然卻被禁止呼吸,杜老先生自己也不勝唏噓吧。

正在讀的China's Changing Political Landscape: Prospects for Democracy,列舉出無數例證說明中國民主如何在二十年間突飛猛進,今非昔比。然而,正如中共總是教導其子民分辨現象與本質一樣,中國民主的現象與本質也很需要仔細分辨:小老百姓追求一下生存的基本權利,網上網下發發牢騷,夢想一番民主與自由,無傷大雅;可是一旦民主與自由超過了紙上談兵的程度,形成一定規模與號召力,甚至觸及到中共政權的根基,危及到中共政治集團的利益,毋庸置疑,當局立即予以剿殺。

中國一切所謂的民主化,均是為了維護其獨裁中央集權政體。只要中國國家政權的這個本質不改變,無論一切法律乃至憲法如何規定,公民權利都無法獲得絲毫本質上的改變。這是我所不情愿看到的,但也是共產制度之下的必然。至於未來,只有歷史能給我們一個答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tmo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